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10]
  奋进发展中的书画艺苑 [11-19]
  共抗时疫   谱新风 [4-8]
  共抗时疫   谱新风 [4-8]
  作品展示
  三阳开泰
>> 返回首页
 
 
 
年画故事 (一)


 

 




镇宅神鹰

郭书荣


 

 

 

 

 

 

武强年画里,“食鬼”的虎,镇宅的鹰,倍受群众欢迎。是为什么呢?据说,家贴一虎和一鹰,年年岁岁保太平。尤其是有不满周岁的小孩儿,胆小怕吓,只要贴上一张虎和鹰,就会太平无事。这里要讲的就是一段镇宅神鹰的故事。


传说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北上途经武遂,行至深州、武邑、武遂交界的齐居村。只见大路上摆香案、置野味与“冀州衡水酒”,人们要为文丞相此去饯行。置酒人是抗辽将领焦赞的后代,名叫焦佐。此人性情刚烈,为人豪爽,多次提出抗元要求,朝廷置若罔然,一气之下隐居此处,与老母相依为命,苦度时光。焦佐喂着一只神鹰,以打猎为生,因与文丞相夙有旧交,今闻文丞相途经此处,有意相救南归,协力抗元,遂置野味、水酒迎候多时。不料焦佐的意图被元军首领识破,元军一面命人押解文天祥奔武遂城,一面与焦佐就地展开激战。虽然焦佐武艺高强,但因寡不敌众,死在元军的乱箭之下。神鹰一见主人被杀,拼命向元军首领袭来。只见神鹰翅击如刀劈,爪抓如钩挠,只打的元军首领只有招架之力,无有还手之功,稍一疏忽,一目被鹰挖去,可怜神鹰身中数箭坠地而亡。文丞相闻讯后,仇恨更加深一层。待行至武遂城寻店落脚后,文丞相向店主索来纸砚,挥笔题下《登武遂城》的壮烈诗句之后,泼墨作了一幅《苍松雄鹰图》以表对英雄焦佐的怀念之情。画好后托店主找武强有名的裱画大师,装裱停当交给焦母。焦母将《雄鹰图》视为珍宝,挂在自己寢室内,朝夕欣赏,就象见到自己的儿子一样。从这以后每天院里便有一堆新猎获的山禽野味,除日常食用还可变卖一些散银,生活略能维持。

   元军首领一目被神鹰啄瞎,总想报失目之仇。一日带一群元军,想找焦母闹事。当他们来到门前,见门楼上蹲着一只雄鹰,与啄其目的一样无二,目光犀利,虎视眈眈。那鹰见元军走近,展翅俯冲下来,又啄又抓,连伤几名元军,只吓得他们狼狈逃窜。自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了。待焦母百年之后,乡邻替其办完丧事,忽见有一雄鹰从焦母室内飞出,窗上撞一大洞。再看墙上那幅《雄鹰图》却成了一张白纸。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当年就是这张画上的神鹰为焦母猎取野味为食以度日,并赶走了元军,保护了焦母和村里人的安全。打那以后,许多人都在家里挂张雄鹰图作为驱邪避恶的吉祥之物。因此到后来武强年画中的《雄鹰图》成为畅销各地驰名九州的珍品。


                                            二.

神鹰显灵除妖孽

刘存良


 

 


    武强年画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它到底是怎么出的名?那说法象秋后的葡萄,成嘟噜成串的。今儿个我说的,是件神鹰显灵除妖孽的故事。

明朝正德年画,在武强南关有一家小小画坊。东家姓武。叫武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名叫武英杰,女儿取名蕊芳。他们一家人都画一手好丹青,又有裱画刻版手艺。虽说手艺不错,可那个年月兵荒马乱、皇粮国税沉重,平民百姓都吃不饱,谁还有闲情逸致花钱买画呢?所以生意不很兴旺。

“屋漏偏逢连阴雨”武家这时又闹起妖来。每逢晚上夜深人静以后就听得飞沙走石,狂风大作。一个美少年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从天而降,落到武家院内,径自奔武蕊芳闺房走去,蕊芳房门不启自开,那少年就走进蕊芳绣房内。没有多久,这个闺女就面黄肌瘦,卧床不起了。武廉见他家闹妖,闺女又成了这个样子。十分忧愁。四处寻访降妖镇魔的高道神僧,前来降妖捉怪。钱没少花,僧道请了六七位,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儿”,什么事也不顶。你说愁人不?

这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武廉有事走到大门以外。见门外倒着一位老汉,看年纪有八十来岁了,雪白胡须,二目紧闭,可能是病了,身上盖了一层雪。武廉赶紧上前,摸了摸老人胸口,觉到还热乎科,心脏还在跳动。连忙招呼儿子,把老汉抬到屋里,让他暖和了一会儿,又烧了一大碗姜汤让老人喝下。过了好大一会儿,老人才慢慢苏醒过来。

为报答武廉一家救命之恩,老头临走时从怀里掏出一卷纸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张画,上面画着一只老鹰,落在一棵大松树上。这只老鹰嘴和眼还有两只巨爪全是红的,非常威武,画得就像真的一般。

老人说:“多亏你家救了我,没有什么东西报答,就把这张画给你家留下吧。这张鹰画能镇宅,宅子里若是不清静,闹邪崇,挂上这张画就行。”

武廉听了,半信半疑。老头儿留下画就走了。武廉就把那张画挂在蕊芳绣房内。

到了晚上,武廉怕那张画不顶事反引出更大的祸事,怎么也睡不自觉。在自己房内合衣而卧。三更过后,万籁俱静。少顷刮起一阵狂风,飞沙打的窗棂纸“刷啦啦”直响。屋里那盏昏暗的油灯被刮进来的风吹来了,屋内一片漆黑。

武廉哆哩哆嗦扒在窗台上,把窗户纸弄个洞向外瞅。狂风过后,只见往日来的那个妖怪又降落天井。头戴纶巾,手拿纸扇,摇摇摆摆向蕊芳那房中踱去。来至屋门外,用扇子轻轻一点,两扇房门立刻就开了。这时只听蕊芳房内“扑啦”一声飞出一只苍鹰,展翅舞爪,向那妖怪冲去。那奴才惊叫一声,才要转身逃跑,两只眼睛全被老鹰抓瞎了。鹰又用巨喙猛啄妖怪头顶。那妖怪惨叫一声就倒地而死。

等武廉和众人跑到院子里用灯笼一照,只见院里躺着只死狐狸,遍身血迹。再到蕊芳房中看那张画,那只老鹰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松枝上落着呢。从此,武家宅院安静了,蕊芳病也好了。

    老年间,妖魔横行,常听到这里闹鬼,那里闹妖。方园百八十里,都知道武强南关有张神画,能镇妖除怪。都来武家借画镇宅。有时画被借去还没送回来就又有人来借。听说画不在只得扫兴走了。武廉和儿子武英杰见了心里很不好受。但是,就一张画,只能借给一家。父子二人就商量着按着那张神画的样子又画了几张。和那一张画得一模一样。眼、嘴、爪都涂上朱砂,也是那么红。让人拿试试,都和那张画一样,也能镇宅。

    老鹰画画多了,武强南关的画名气就更大了。

                                                           三.

武强年画一年古一张

张志杰


     很久以前,有个姓柳的,名叫振业,父母早丧,只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因家境贫寒,中年尚未娶亲。柳振业为人正派,忠厚老实,克勤克俭,从不乱花一文钱。
    一年年底,正值城里集日,柳振业带上平素积攒的一些银两,到集上置买年货。到了集上从东头走到西头,从北头走到南头,看看什么都舍不得买。当他信步来到南关画市,左右画摊上摆满了武强年画。柳振业被那五光十色,艳丽夺目的张张画卷吸引住了,看看哪张都爱不释手,最后挑选了一张称心如意的中堂画,上面画着一个栩栩如生,婷婷玉立的年轻女子。
    柳振业拿回家去,小心翼翼地挂在屋里墙上。
    那少女画得像真人一样。她那乌黑的头发,瓜子似的脸,弯弯的两道眉,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银牙微露,满面含笑,活象个仙女下凡。从这以后,柳振业与这张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干活累了,回来看看它就能解去疲劳,浑身充满力量,遇到不如意的事,看看它就能解去忧愁烦恼。这张画成了他日常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唯一精神支柱。

忽一日,柳振业下地干活回来,刚要揭锅盖做饭,一股喷儿香的饭菜已经做熟了。他很纳闷,是哪位好心肠的人为自己做饭?他心里说管它谁做的吃了饭再说。就这样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有时衣裳破了脏了也缝补的工整完好,洗的干干净净,他越来越觉得奇怪了,他问遍了街坊邻里都不知道此事。柳振业为这件事夜里不能入睡,白日里坐卧不宁,百思而不解,很伤脑筋。他想着想着,想出了一个主意,往常下地干活午时收工,这天提前了一个时辰,到了家里大门依然上着锁,他轻轻地开开门往屋里一看,嗬!有一个衣着简朴的大姑娘坐在灶边吹火做饭。柳振业三步并做两步往屋里奔去,那女的已匆匆进了里屋。柳振业追到了屋里一看,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见墙壁上挂的那张少女画左摇右晃。这时柳振业心里豁然亮堂了。第二天柳振业吃完早饭装作下地干活的样子。偷偷地躲到窗台下,等着等着,不一会儿只听到屋里哗啦哗啦作响,他将窗纸润湿用手指捅了一个小洞往里窥看,见那美貌女子从画上走下来,理理头发,整整衣衫,脚步轻盈地走出里屋。柳振业抢先一步跑到里屋把墙上的画纸拽下来一撕两半,那少女再也回不去了。柳振业走过去高兴地拉着女子的手真诚地说:“姑娘别走了,我们一起过吧!”那女子以羡慕的眼光含羞地望着他:“自从到了你家,见你人品好,为人厚道,俺挺敬佩,愿与你白头偕老,重整家园。”
    自从柳振业与画中女结为夫妻后,和和美美,心心相印。柳振业起早贪黑的下地劳动。画中女更是勤快,每天纺线织布料理家务,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由于夫妻二人的辛勤劳动,生活一天天的富裕起来,后来成了有名的大户。


                                                            四.

 


         范英龙偶创套版术
         赵玉民 滏珂

                                             

武强年画早年间是木版套印,据说,这种方法是范英龙夫妻发明的。

    明永乐年间,画师范英龙逃婚到真定府,从一家书馆得到启发,发明了木版印墨线,手工涂色的半印半画年画,使年画产量和质量大有提高。外地商客也纷纷到他的画店趸画、订画。

这年,一个山西画商在他的画店订了一大批画,而且要货的时间挺紧。范英龙接了这批活,一家人没黑没晌的紧忙。范英龙的妻子是个急性子,经常整天整夜不合眼地苦干。这天晌午,她实在熬不住了,两眼一闭,身子一软,趴在案板上睡着了。等醒来一看,糟糕!色盘都弄湿了,好好的一个白布褂子前襟被颜色染的花里胡梢。她心疼的脱下褂子说:“哎!看我,糟蹋了颜色,把褂子也弄成了这样子。”

范英龙不但没责怪她,反而眼睛一亮:“嘿!真棒!拿来。”说着,夺过妻子的褂子,提笔在上面勾起了墨线。妻子急了:“你疯了,那是我的褂子!”范英龙说:“褂子怎么也是脏了,花瓶倒是满漂亮。”原来,刚才妻子褂子上的颜色触发了范英龙那画师特有的灵感,他意外的发现,褂子上色块组成的。正是几朵鲜花插在花瓶中美丽图案。于是,顺思路奋笔勾画,不一会,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大花瓶》图案。他得意的抖开给妻子看:“哎,怎么样?”

妻子看也没看,随口说道:“怎么样?越画越脏!”

范英龙没理会妻子,依然欣赏那幅《大花瓶》说:“好哇!你一下就印了这么多花,我们要是也这么印画,那不就快多了?”

妻子斜愣了他一眼说:“哪有那事?一张画那么多颜色,一下怎么能印出来?”

“那就多印几回,一回一个色,套着印!”范英龙思谋着,脑子里形成一个新的方案。他放下褂子,拿起正在印的年画的成活儿,铺在案板上,细心地分色摘套,研究起套色版来。
    经过几次细心的研究和实验,范英龙终于用套色印刷的方法,试印出了全部靠印刷完成的木版套印术。从此,武强年画开创了木版套印的新工艺。


 


 

 


五.

德宅芳春

  (三代宗亲)纵47厘米,横49厘米,清版,套色版。

   “人本乎祖”,尊祖敬先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礼仪,乃秉承“永言孝思、慎终追远、承传先志、光宗耀祖”之托。
中华民族重孝宗敬祖之道,历来有“百善孝为先”之古训。自然界给了衣食,祖先给了生命,所以要敬天尊祖,报本答恩,礼敬不懈。                  
     天地祖先观念为国教人伦之本,是民族传统道德和世界观的来源,在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政治上的凝聚力和文化上的同化力。上自国家下至庶民都把祭祖看成是头等大事。故国有太庙,族有祖祠,家有祖龛。尚书“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周易》“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三国王弼“止物不以为武,而以文明,人文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古今圣贤教育为准绳自己管自己,人人道德自律。自然达到人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安定,最终国泰民安。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千年的企盼与向往。并且早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就已经在那个时代的和谐社会生活过。
长江后浪推前浪,十九大已经绘好了蓝图,“胸怀天下抱负天下”,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用以人为本中国特色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永续发展之梦想。
        画面上层是庙堂建筑形式,堂上位端坐两位先人。高悬的匾额上写着“德宅芳春”,红柱上的对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意为祭祀先人不断香火永续子孙生生不息后继有人。中层祠堂牌位上写着“三代宗亲”,下层画的是前来祭祀先人的晚辈,古人以为祖灵与族人最亲近。最关心子女、后代的是老人、祖先,固祭祀祖灵可以上达天意,福佑后人;又具“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以中为尊明取舍”之功也孝宗敬祖,承传先志,人之本与,中华民族之根也。固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从古至今,民族精神乃为广义的升华的无私的勇于担当责任的大局观念整体观念道德教育。即塑造甘愿为大众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奉献的大忠大孝大仁大义大度能融一切之高德善行也!
        所以这种象征祖宗神位的家堂,也就成了必备的祭祀用品。两厢刻印有12副孝行图,用以昭示后人恪守尊祖孝先之古训,“养子使做孝也”是教育子女从小明白做人的根本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以古今中外圣哲老师为榜样,把做人的标准落实到自己身上,时时刻刻对照、反省、改变自己,从大局着想,自小处做起,就能改变环境乃至命运。
        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昨天,“我以我血溅轩辕”的壮语言犹在耳,二十一世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一切皆前所未有党中央一再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学习是我们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历史使命不容推卸,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惟有人根常在,善待一切,和睦共处,方能香火永续!

传承文明
造福当代 
妇女顶起半边天

中国特色以人为本 
民族精神团结一心  
引领世界  
共建和谐新村 
 完成历史重托

 



 

 

六.鲜艳年画装点人民生活     

美丽传说推动文明建设
 

福寿图



 79厘米,横48厘米当代版。武强年画博物馆刻印 套色版。

追求健康幸福长寿乃人之所求,古今亦然。
       相传女娲娘娘抟土造人捏得太累了,就想捏好这个好好休息一会。第二天,她被一阵“丑八怪、大头人”的嬉笑叫闹声惊醒。揉揉眼睛向远处看去,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头扎在地下、屁股撅得老高的孩子起哄。近前一看大吃一惊:这孩子身体四肢与其他孩子一样,只是额头大的出奇,那个大脑门与小身子极不相称,显得头重脚轻。那个孩子看到女娲娘娘就哭着跑过来“娘娘您为什么把我捏成这样呀?!呜呜”女娲娘娘暗怪自己“哎呀,自己昨天真是累糊涂了。”忙安慰孩子“别着急我让你长大后比谁的寿命都长!”
        因他的长相极特殊,走到哪都引起人们的关注,感到很苦恼,就决心找一个远离人群清净自在不受干扰的地方,经过数年的跋涉,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川,沙漠的风暴没能挡住他的脚步,几经生死的较量反使他意志更加坚强,终于走到了一处只有自己足迹再无任何人烟的地方。 
        这里既有皑皑白雪,又有暖暖的春风;既有悄无声息的死寂,又有生机盎然的喧闹。徜徉在这个既有绿草鲜花,又有清泉古木的地方,顿感心旷神怡。“咕噜噜”肚子有点饿了,举目四望,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结满了松果,不由跑了过去。
        来到崖下,松树下有一块突兀的岩石,岩石顶端立着一只浑身雪白朱顶墨尾的鹤,岩石下卧着一只赭底白点的鹿,它们温和的望着他。他心头一热,忙向崖上爬去。“真鲜美呀”一口气连吃了七七四十九枚松果,吃饱了就依偎在梅花鹿温暖的身体旁美美的睡着了。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树上的松果吃了九九八十一天,与鹤鹿同眠了八十一天。一天,他想到崖下活动活动身体,轻轻一跳,便轻飘飘的飞到了崖下。从此年复一年,他就与仙鹤、梅花鹿相依为伴。仙鹤为他衔种,鹿用角掘坑,自种自吃、自娱自乐、衣食无忧。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仙鹤与梅花鹿同时变成了二个眉清目秀的童子向他徐徐一拜“仙翁,您来南极已有好几百年,也不想出去走走,明天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蟠桃大会,咱也凑个热闹去吧。”“这……”他刚一沉吟,鹿童说“礼物已经备好,咱的桃子吃不完,送王母娘娘几颗,她一定很开心。”鹤童也接着说“仙翁您别担心自己的相貌,您现在是鹤发童颜,笑容可掬,尤其是您这个大脑门,独一无二,天地的灵气全集中在这了。”
       第二天,鹿童从树上摘下一颗硕大的仙桃让他托着,与鹤童一前一后拥着他向天宫飞去。
“南极仙翁来为王母娘娘祝寿!”鹤童响亮的报号声震群仙,喧闹鼎沸的蟠桃会刹时一片静寂,王母娘娘与众仙把目光同时转向这个手托仙桃的大头怪人。
        修为高的上仙一眼看出这个大头人寿命长的惊人,稍差点的也发现大头人带来的仙桃比王母娘娘的蟠桃还好许多倍。
        王母娘娘对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非常高兴,忙命仙童摆座倒酒。席间,王母娘娘瞅着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门说“您的寿命真大呀,比太白金星的寿命都大!”从此,天宫里的人都尊称他“南极仙翁”在人间被敬为“老寿星。
       您看这位老寿星手托仙桃,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四周摹写福寿二字古今各体,刻、画、印俱佳,既突出了生命健康长寿的真谛,又再现了岁月镌刻的韵味。



     千年国中宝  文明绽新颜

 

 



和合二仙

 

    中国民间神话中象征男女相爱之神。和合二仙,传说为唐代高僧寒山子与拾得子的化身。二人相交甚欢,和睦同心。清雍正十一年(1733)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于是有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之称。民间所绘和合二仙为一手持荷花、一捧圆盒相向为舞的两位和尚。荷与和、盒与合谐音,取和谐和好之意。此图寓意为和合二仙。旧和合二仙图常挂于中堂,取和美吉利之意。又常于婚礼中悬挂他们的画轴,象征夫妻相爱圆满。和合二仙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其最初的原形是万回哥哥。

万回原是一个普通人。据说是河南虢州阌乡人。俗性张。生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五月初五日。唐时民间供奉他,认为他能预卜休咎,排除祸难。俗称之为万回哥哥。后又成为欢喜之神。

万回生而愚痴,9岁能语。出家后,法名寂感。因其兄远戌安西,距家万里,音训隔绝,或以为死于边陲,其母悲怆思念,乃设斋遥祭。万回出口说:“兄健在,我即为送斋。”于是囊括斋物,出门如飞,日暮而还。得其兄家书,缄封犹湿。因一日反还万里,故人称万回。唐玄奘赴西土取经,见佛龛上有“菩萨万回,谪向阌乡地教化”字样,归来特至阌乡访谒,师礼有加。万回曾被高宗招入内廷,武后赐锦袍玉带。士庶贵贱竞相礼拜,名声大噪。其行为狂放,善于饮啖,常于众人从中身披锦袍,随意笑骂。或挝锤击,言事灵验。景云二年(711年)卒与长安,享年80岁。

到了宋代,万回由颠僧变成了和合之神。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三记道:“宋时,杭城以腊月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万里外亦能回来,故曰万回。今其祀绝矣。”这是说,宋朝时,杭州在每年腊月都要祭祀万回哥哥。万回哥哥的神像,头发蓬松,笑容满面,身穿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大家都说他是和合之神,很灵验,祭祀他,亲人即使在万里之外,也能顺利回来。所以,叫他万回。这大概是当年苦于思亲,渴望团聚,便把希望寄托在万回身上,亲切的称之为“哥哥”。由此他变成了欢喜之神。不过,这个祭祀到明朝时,已经绝迹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祭祀和合二仙的呢?
    大约在清朝。既然讲和合,就应该是两位神仙,只一个万回哥哥是不够的。因此,在清朝就已经祭祀寒山和拾得二仙了。据清翟颢《通俗编》卷十九“和合二圣”条云:“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万回仅一人,不可以当之。国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似寒山、拾得即和合二圣者。然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仙。
    寒山子是个奇人。据《仙佛奇踪》记载,他没有姓氏,没有族属。曾住在始丰县天台山的寒岩中,遂名寒山子,是唐朝诗僧。容貌干枯憔悴,身穿破衣烂衫,头戴桦树皮帽,脚踏大号木屐。饿了,就到国清寺捡拾寺僧吃剩的饭菜。有时,走到寺院的廊下,大声喊叫,望空漫骂。寺僧忍无可忍,拿着棍棒来驱赶,他则拊掌大笑,扬长而去。
    当时国清寺有个奇僧丰干大师。他道行深邃,出语惊人。有人询问佛理,他回答:“随时。”他口唱道歌,身骑猛虎,来到清国寺,众僧敬畏。丰干禅师知道寒山子非等闲之辈,就试探问道:“你与我游五台山,就是我的同流。如果不同去,就不是我的同流。”寒山子答道:“我不去。”丰干禅师说道:“那就不是我的同流。”寒山子问道:“你到五台山去做什么?”丰干禅师回答:“我去礼拜文殊菩萨。”寒山子说道:“如此你却不是我的同流。”看起来,寒山子是一个很有来历的高僧。寒山子还在国清寺当过烧火和尚,后来,他缩身岩石缝中,只说“你们大家努力吧”,石缝忽然而合,杳无踪迹。
    拾得子也不是等闲之辈。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有一次,丰干禅师在山间行走,忽然听到小儿的啼哭声。他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仅几岁的孩子,遂取名拾得。他把拾得带回国清寺,让他照看食堂的香火。忽然,有一天,发现他竟然登座,与佛对盘而食。寺僧恼怒,罚他到厨房干活。拾得子对寒山子很友善,把吃剩的饭菜洗干净,装在竹筒里,送给寒山子。
    寒山子与拾得子关系密切。他们在学佛、文学上的造旨很深,二人常吟诗唱偈,并有诗提于山林间。后人把寒山子诗汇集成卷,名《寒山子诗集》,收诗300余首。他的诗针砭时弊,讥讽世态,语言浅近,风格自然。清代大学者纪昀认为他的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评价甚高。拾得子也写了不少诗,多似佛偈,偏于说理。他写的诗附载了《寒山子诗集》之后。
    至于他俩的交情,在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寒山子和拾得子同住在北方一个村中,虽异姓而亲如兄弟。寒山子略长,与拾得子同爱一女而寒山子不知。临婚时,寒山子始知,于是弃家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庵修行。拾得子听说,大为震惊,亦舍女来江南寻寒山子。探得其往处后,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往礼之。寒山子一见,忽持一盒斋饭出迎。二人极乐,相向为舞。随后,拾得子也出了家。二人在此开山立庙曰“寒山寺”。
    其实,这两位继丰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其间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得精美的木制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宝殿的后壁嵌有寒山拾得写意画像石刻,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罗聘所绘。佛殿的后壁嵌有寒山诗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听钟声,礼拜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是婚姻和合之神。在我国传统的婚礼喜庆仪式上,常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画轴之上有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临门。他们相亲相爱,笑容满面。人们借此来庆祝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民间年画中有《和合二仙》、《和合赐神》、《和合二仙

状元及第》等题材,很受百姓欢迎。

                            
                                                 八
                                             关帝诗竹圣迹

 

 

在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里,有一块清道光年间的“关羽诗竹”图文碑。

“关羽诗竹”碑分阴阳两面,长230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阳面四边框分别画有琴棋书画八宝图,以“万”字纹作底。最上方刻一首五言绝句诗,诗下方有印方,边长8厘米,印文为“汉寿亭侯之印”,旁有文字记载此印出处:“弘治二年正月十八日,印共重二斤四两,为汉寿亭侯之印,道光已酉秋日会稽劳沅恩记”。印的下部,即碑面正中刻有“关帝诗竹圣迹”六个小篆大字。下面则刻竹两株,一竹似在风中摇拽,另一株竹叶片下垂,似经风雨,整个诗画由竹叶组成,画面秀逸,字体娟秀,诗与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碑阴面为关帝佩剑捋髯昂立像,高110厘米,左方撰文:“帝像供奉二十年矣,适定之绅士谋刻诗竹圣迹。余闻之曰能与此像同刻,益令人瞻仰耳。曰善。乃属杏庄 恭抚上,石镌而榻之,以一像化作千万像,家祀户祝焉庶几。神威镇中山,福佑普于大州矣。”

“关羽诗竹”碑是怎么来的?据传,在刘、关、张兵败小沛之后,关羽为了保皇嫂就和曹操约法三章,留在曹营。曹操见关羽为人忠义知礼,越发敬重他,一心想将他收为己用,就想方设法讨关羽的欢心。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曹操又宴请关羽。席间,赠他一件精制的锦袍,关羽不便推辞,便换上锦袍,但仍把自己的绿袍穿在外面。关羽从曹操那里赴宴归来,想到刘备、张飞杳无音信,曹操又着意强留,不由闷气填胸,就手提青龙偃月刀到院里竹丛旁,顶风踏雪舞了起来。舞了一阵,直觉豪气贯胸,收刀伫立,不觉凝神看那竹丛,只见在纷飞的雪花中,丛竹枝干挺拔,昂首挺立,竿如长枪,叶似利箭,迎风傲雪,青翠莹丝。关羽赞叹青竹高风亮节、不妖不媚的气质,联想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分,随即提刀回屋,铺纸研墨,挥笔狂舞起来。关羽屏声息气,用笔自如,寥寥数笔,一幅墨竹图赫然成就。

第二天,关羽派手下将此画送给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连连称赞,再细细品味一番,不觉惊叹不已。原来那画面上利箭一般的墨叶,正构成一首狂草字迹的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曹操见到这幅“风雨竹”,玩味良久,方悟关羽去意已决,愈加钦佩其忠义,于是派人追送,并以黄金、锦袍相赠。

“风雨竹”画因其构思巧妙,成图自然,形态生动逼真,艺术性强,才屡屡被后人刻石成碑而得以流传。

                        (文字来源于定州历史资料)

 

                                                     九

 

关老爷显圣退清兵
郭书荣

明朝末年,清兵进犯中原,攻陷沧州的清兵已向武强逼近。不几日便兵临武遂城下。经过几次交战,明军因寡不敌众连连失利,只好坚守不出。
    相传,武遂一带,是当年杨六郎大摆
“溃水阵”退辽兵的地方,杨六郎抗敌爱国思想的影响颇深,抗清情绪高涨,被清兵视为进犯中原的一大障碍,多次扬言要踏平武遂小城。
    清兵人强马壮,昼夜攻城,眼看小城随时有被清兵攻下的危险。突然武遂城头金鼓齐鸣,旌旗遮日,城墙上出现一彪人马,风吹旗展,上书一个斗大的“关”字。旗下一员武将,胯下赤兔马,手使青龙偃月刀,面如重枣,身似古松,一缕长髯,随风飘散,煞是威风。


    只见那将官摧马抡刀,急驰如电,巡视于四面城墙之上。
    这时再看攻城的清兵,刀枪折了,弓弦断了,马也瘫了,人也蔫了。甭说攻城,逃跑的劲都没了。这时,一个胆子稍大的清兵头领高声问道:“城上何人?敢施妖法伤我军卒!”只听城头之上喝道:“
乃佐玉皇关云长是也,尔等狗胆包天,竟敢犯我疆土,如不迅速退兵,定叫尔全军覆没!”其声如雷,震耳欲聋。只吓得清兵屁滚尿流,狼狈逃窜。
    守城明军与百姓见敌军纷纷退去,不知何故。忽见一老妇走来相告,她在关老爷神像前祈祷关老爷保佑全城平安时,忽然见神像冒起热气,胯下赤兔马也身带汗珠。人们回头一看,家家如此。这才知道,是关老爷“显圣”
退了清兵。此后清兵再也不敢侵犯遂边界。
    由此
“武强神像显灵”的消息便宣扬开了,神像的销量骤然大增。
    注:郭书荣,原武强年画博物馆第三任馆长




关羽拜关公?当年桃园结义,关羽拜的是哪路神仙?

 

     关羽作为忠义之神、忠义的代表,受到民间广泛的祭祀和崇拜,尤其行走江湖,义字当先,自古人们组团创业,或者意气相投,义结金兰,肯定都要抬出关二爷作为见证。

那么问题来了,后人义结金兰拜关二爷作为见证,那么当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的时候,又要抬出谁来作见证呢?总不至于关公拜关公,那就太搞笑了。

总之桃园三结义,请的到底是哪路神仙呢?当然桃园三结义主要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历史上是否真有有此事,还有待考证,不过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和神话历史,还是可以比较严谨的分析出当时的情况,大约有三种可能。
   

一、拜皇天后土。

《三国演义》记载,三人于桃园中摆好祭品,焚香而拜,誓言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段结拜的誓言中,提到了皇天后土两位大神,皇天,就是天,昊天上帝,俗称老天爷,注意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要比昊天大帝晚很多,起码三国时没有,而昊天上帝十分古老,是先秦儒教信仰中的最高神。

后土,就是地,后土娘娘,大地之母,所谓黄天在上,厚土在下,天地可鉴,这是自古最通用的誓言,简单的说就是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才拜父母,可见天地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拜比干。

拜天地之说,虽然大气,但难免有些空泛,现代人拜关羽,因为关羽是忠义之神,而据我研究,东汉末年之前,也有差不多性质的忠义之神,那就是比干。

看过《封神演义》的人,对比干肯定不陌生,商朝的大忠臣,最后却闹了个被掏心的结局,所谓菜无心可以活,人无心可活否?就是这个比干。为什么拜他呢?历史记载,比干忠君爱民,直言劝谏,被誉为“亘古忠臣”,周朝追封他为“国神”,自此自此成为忠臣的代表。

桃园三结义,三兄弟并非是要造反,而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简单的说就是要报效国家,刘备作为皇室宗亲,一直做的也都是复兴汉室,既然要报效国家,那么拜“亘古忠臣”,忠臣的代表,“国神”比干,还是非常合理的。

 

        三、拜羊角哀和左伯桃兄弟。
         羊、左是春秋时期的燕国人,两人意气相投,决定一起去王城成就一番事业,不料路上遇到暴风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粮食让给羊角哀活命,自己冻死了。后来羊角哀功成名就,梦到左伯桃死后在下边受欺负,当即自杀下去帮忙。

         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羊左之交”,说的就是这两个人的故事,形容舍命的交情,他们都可以为了对方而舍弃自己的性命,岂止是好基友一辈子,好基友就要生生世世,他们的兄弟情义在西汉时期就广为流传了。

        而关于三人桃园三结义,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的也是过命的交情才行,羊左兄弟自然也非常符合要求,用他们作为见证,就跟后世用关羽作为见证是一模一样的。

补充:儿时听父亲讲过一段桃园三结义的趣闻。
         说哥几个一报岁数,卖草席的刘备最大,屠夫张飞和小贩关羽都觉得拜这个其貌不扬的卖草席的做老大心理总觉得不得劲儿。俩人一合计干脆调理调理他,让他知难而退。
        后院结拜的地方有口废弃的枯井,弄了两领席往井口上一铺,然后将一把太师椅轻轻地放在上边,准备拜大哥时出刘备一个大笑话,看你还敢不敢妄自尊大。
        准备好后,俩人非常殷勤的把刘备请到后院,让到太师椅上坐定,然后假意要拜,一边准备看笑话。
        谁知,刘备坐在太师椅上谈笑风生,浑然不觉,关张二人一边叩头,一边好生纳闷,悄悄掀起席子从缝隙往井下瞧,不看还好,一看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原来,井下有七条长蛇直挺挺的托在了席子下边!
       古人认为龙蛇同族,这么多蛇同时过来托住刘备,说明这是一个有大命的真龙天子!
       从那以后二人再无二心,辅佐刘备,直至命终。
       所以古人常说自来帝王将相都犯星象,不管未发迹时多么落魄,关键时都会得神灵助!





 

 

 


<<<关 闭
 
 


Copyright:正定县德宝轩书画艺苑  技术支持:盘古网络 [ 盘古建站 ]
 
电话:13273164197 13273164198   传真:024-83997555 
 
目前访问量:1022559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3002271号 http://www.beian.miit.gov.cn